《五行大义》——第二十一论五帝

《五行大义》——目录导航
第二十一论五帝
遂古以来。
所论五帝。
凡有三种。
河图云。
东方青帝。
灵威仰。
木帝也。
南方赤帝。
赤熛怒。
火帝也。
中央黄帝。
含枢纽。
土帝也。
西方白帝。
白招拒。
金帝也。
北方黑帝。
叶光纪。
水帝也。
陶华阳云。
有皇伯。
皇仲。
皇叔。
皇季。
皇少。
兄弟五人。
卽灵威仰等。
此五帝。
并天上神。
下治于世。
综理神鬼。
次第相接。
治太微宫。
其精为五帝之座。
五星随王受气。
卽明堂所祭者也。
故云。
宗祀文王于明堂。
以配上帝。
礼记曰。
春之月。
其帝大皥。
夏之月。
其帝炎帝。
中央土。
其帝黄帝。
秋之月。
其帝少皥。
冬之月。
其帝颛顼。
东方大昊。
庖羲氏。
主春。
苍精之君。
南方炎帝。
神农氏。
主夏。
赤精之君。
中央黄帝。
轩辕氏。
主四季。
黄精之君。
西方白帝。
金天氏。
主秋。
白精之君。
北方黑帝。
颛顼氏。
主冬黑精之君。
易曰。
帝出于震。
此盖人帝之始。
始于伏羲。
五行之次。
以木为先。
四时相易。
以春为首。
故庖羲为五帝之先也。
又诸史以少昊。
颛顼。
高辛。
唐。
虞。
谓之五帝。
此盖自舜以前。
五行相承为帝也。
易经乃上取伏羲。
下至虞舜。
不言中闲三帝者。
以其因修。
无所造作。
何以得言之。
故不论也。
大昊帝庖羲者。
姓风也。
母华胥。
履大人迹而生于成纪。
蛇身人首。
以木德王天下。
为百王先。
易曰。
帝出于震。
震。
木。
东方。
主春。
象日之明。
故曰太昊。
因象龟文而画八卦。
为罔罟以田渔。
古者人畜相食。
为害者多。
帝观蜘蛛之网。
教民取牺牲。
以充庖厨。
故曰庖牺。
是谓羲皇。
后世音谬。
谓之伏牺。
或云宓羲。
一号雄皇氏。
孝经钩命决云。
伏羲。
日角珠衡戴胜。
礼含文嘉云。
伏羲德洽上下。
天应以鸟兽文章。
地应以龟书。
伏羲则象。
作八卦。
炎帝神农氏。
姓姜。
母任姒。
名女登。
感神龙而生帝于常年。
人身牛首。
以火承木。
位南方。
主夏。
故曰炎帝。
作耒耜。
始教民耕农。
尝别草木。
令人食谷以代牺牲之命。
故号神农。
一号魁氏。
是为农皇。
礼含文嘉云。
神农作田道。
就耒耜。
天应以嘉禾。
地出以醴泉。
黄帝轩辕氏。
姓姬。
母附宝。
见大电光绕北半斗枢星。
明照郊野。
感而生帝于寿丘。
以土承火。
位在中央。
故曰黄帝。
治五气。
设五帝。
始垂衣裳。
作舟车。
造屋宇。
古者巢居穴处。
黄帝易之以上栋下宇。
以蔽风雨。
故号轩辕。
亦云。
居轩辕之丘。
因以为号。
一号帝鸿氏。
或归藏氏。
或有熊氏。
春秋文耀钩云。
黄帝龙颜。
得天庭法。
中宿。
取象文昌
礼含文嘉云。
黄帝修兵革。
以德行。
则黄龙至。
凤凰来仪。
少昊金天氏。
姬姓。
名挚。
字青阳。
母女文节。
有大星如虹。
下流华渚。
梦接意感。
生帝。
以金承土。
故曰金天。
卽图谶所谓白帝朱宣也。
位在西方。
主秋。
金有光明。
居小阴位。
故曰少昊。
文耀钩云。
帝挚载干。
是谓清明。
发节移度。
盖象招摇。
颛顼高阳氏。
姓姬。
母景仆。
见摇光贯月如虹。
感而生帝于若水。
以水承金。
位在北方。
主冬。
故号颛顼。
文耀钩云。
颛顼并干。
上法月参。
集威成纪。
以理阴阳
此五帝。
既礼所配五方者也。
帝喾高辛氏。
姬姓。
生而神异。
自言其名曰逡。
以木承水。
五行名官。
故号高辛。
帝王世纪云。
高辛齿。
有圣德。
能顺三辰。
帝尧陶唐民。
祁姓。
母庆都。
出洛渚。
遇赤龙。
感孕十四月。
而生帝于丹陵。
名放勋。
以火承木。
其兄帝挚。
封之于唐。
故是号陶唐氏。
文耀钩云。
尧眉八彩。
是谓通明。
历象日月。
陈剬考功。
礼含文嘉云。
尧。
广被四表。
致于龟能。
帝舜有虞氏。
姓姚。
母握登。
见大虹。
意感。
生帝于姚墟。
名重华。
字都君。
目重瞳子。
故名重华。
以土承火。
尧封之于虞。
故号有虞氏。
设五色之服。
文耀钩云。
舜重瞳子。
是谓谅。
上应摄提。
以统三光。
礼含文嘉云。
舜损己以安百姓。
致鸟兽鸧鸧。
凤凰来仪。
此三帝。
并少昊。
颛顼。
共为五帝。
史记以伏羲。
女娲。
神农。
为三皇。
黄帝以下为五帝。
帝王世纪以羲皇。
神农。
黄帝。
为三皇。
少昊已下为五帝。
今案礼记。
郊配五德。
自伏羲至颛顼为五帝。
是其正位。
所以然者。
易称帝出于震。
盖五德之首也。
以次而行。
至颛顼则五德数终。
若以少昊为首。
则金非五德之先。
若以黄帝为首。
土居中央。
本非创始。
故从木为先。
伏羲为五德之首。
易言是也。
其帝喾已下。
皆行次相承也。
上帝有五。
灵威仰等姓氏事。
伏羲年代久远。
典籍遗漏。
不可具释。
然五德相承。
谓受天明命。
必豫符瑞。
以明会昌。
若应命之主。
皆承太微五帝之精。
以诞于世。
必有先征。
示其萌兆也。
木王则苍帝之子。
火王则赤帝之子。
土王则黄帝之子。
金王则白帝之子。
水王则黑帝之子。
故录图云。
东方苍帝。
体为苍龙。
其人长头面。
大角。
骨起。
眉。
背丰博。
顺金授火。
南方赤帝。
体为朱鸟。
其人尖头。
圆面。
方颐。
张目。
小上广下。
须髥偃胸。
顺水授土。
中央黄帝。
体为轩辕。
其人面方。
广颡。
兑颐。
缓唇。
背丰厚。
顺木授金。
西方白帝。
体为白虎
其人方颡。
直面。
兑口。
大鼻。
小角。
顺火授水。
北方黑帝。
体为玄武
其人夹面。
兑头。
深目。
厚耳。
垂腹。
反羽。
顺土授木。
此并象五行之符。
依其行次。
以相传授也。
感精符云。
苍帝。
望之广。
视之博。
赤帝。
望之火煌煌燃。
视之尖上。
黄帝。
望之小。
视之大。
广厚正方。
白帝。
望之明。
视之茂。
黑帝。
望之巨。
视之穉。
元命苞云。
苍精用事。
象岁星。
赤精用事。
象荧惑。
黄精用事。
象镇星。
白精用事。
象太白。
黑精用事。
象辰星。
此皆五德之依五行
子母相传也。
非其次者。
必有克代而不终也。
秦以金德代周。
二世而仁。
汉以火行继周。
代秦伪金。
故其祚长远。
若是其行次者。
则有符瑞也。
春秋元命苞云。
尧火精。
故庆都感赤龙而生。
汉以孔子获麟得图书云。
姬周亡。
火曜。
刘起。
帝卯金。
故高祖斩白蛇。
而神母哭云。
赤帝子杀我白帝子。
光武感赤伏符而中兴。
此皆火德之征也。
四行所感。
例皆如此。
往代帝王。
符瑞非一。
不可具述。
今略论五帝配五行如此。
《五行大义》——目录导航

提供专业的命理咨询

服务内容 联络微信:wangjia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