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大义》——第三论配气味

《五行大义》——目录导航
第三论配气味
子产云。
气为五味。
郑玄云。
通口者为五味。
通鼻者为五臭。
礼记月令云。
春之日。
其味酸。
其臭膻。
木之臭味也。
说文云。
膻者。
羊臭。
春物气与羊相类。
木所以酸者。
象东方万物之生。
酸者。
钻也。
言万物钻地而出生。
五味得酸乃达也。
元命苞云。
酸之言端也。
气始生。
专心自端也。
礼记云。
夏之日。
其味苦。
其臭焦。
火所以苦者。
南方主长养也。
苦者。
所以长养之。
五味须苦。
乃以养之。
元命苞云。
苦者。
勤苦乃能养也。
方言。
苦。
快也。
臭焦者。
阳气蒸动。
燎火之气也。
许慎云。
焦者。
火烧物。
有焦燃之气。
夏气同也。
礼记云。
季夏之日。
其味甘。
其臭香。
土味所以甘者。
中央中和也。
甘美也。
元命苞云。
甘者。
食常言安其味也。
甘味为五味之主。
犹土之和成于四行也。
臭香者。
土之气香为主也。
许慎云。
土得其中和之气。
故香也。
礼记云。
秋之日。
其臭腥。
其味辛。
西方杀气腥也。
许慎云。
未熟之气腥也。
西方金之气象此。
味辛者。
物得辛乃萎杀也。
亦云。
故新之辛也。
故物皆尽。
新物已成。
故云新。
元命苞云。
阴害故辛。
杀义故辛刺。
阴气使其然也。
礼记云。
冬之日。
其味醎。
其臭朽。
朽者。
水之气也。
若有若无。
言气微也。
亦云。
水者。
受垢浊。
故其臭腐朽也。
许慎云。
朽烂之气。
北方气同此。
其味醎者。
北方物醎。
所以坚之也。
犹五味得醎乃坚也。
许慎云。
醎者。
衔也。
元命苞云。
醎者。
鎌。
鎌。
清也。
至寒之气。
故使其清而醎。
郑玄云。
五味酰酸。
酒苦。
蜜甘。
姜辛。
盐醎。
黄帝甲乙经言。
谷则米甘。
麻酸。
大豆醎。
麦苦。
黍辛。
一云。
稻米辛。
菓则枣甘。
李酸。
栗醎。
杏苦。
桃辛。
菜则葵甘。
韮酸。
藿醎。
薤苦。
葱辛。
畜则牛甘。
犬酸。
彘醎。
羊苦。
鸡辛。
本草云。
石则玉甘。
金辛。
雄黄苦。
会青酸。
赤石脂醎。
草则茯苓甘。
桂心辛。
天门冬苦。
五味子酸。
玄参醎。
虫则蜚零甘。
蚿辛。
蛇蚺苦。
伊威酸。
蜥蜴醎。
药食之物例多。
且举大略配五味。
如此。
皆是五行气所生。
气有偏。
故其味则别。
总而言之。
五谷则芒以配木。
散以配火。
房以配金。
荚以配水。
萃以配土。
芒。
大小麦之属。
散。
糜黍之属。
房。
胡麻之属。
荚。
大小豆之属。
萃。
稷粟之属。
芒者。
取其锋芒纤长。
象木生出地。
如锋芒也。
散。
舒也。
象火气温暖。
物舒散也。
房。
方也。
象金裁割。
体方正也。
荚。
狭也。
象水流长而狭也。
萃。
聚也。
象万物皆聚于土。
乃为用也。
五菓则子以配木。
核以配火。
皮以配金。
壳以配水。
房以配土。
子。
棃之属。
核。
桃李之属。
皮。
柑橘之属。
壳。
胡桃栗之属。
房。
蒲陶之属。
子取其含润。
如木生光润。
子实茂盛。
核取其在肉内不堪食。
如火阴在内。
无所堪容。
皮取其厚急。
如金气衰老。
物至西方而急缩也。
壳取其肉在内堪食。
如水阳在内。
堪能容纳也。
房取其结聚如土。
物皆聚也。
此则总论谷菓。
以配五味。
则略如前释。
月令云。
春食麦与羊。
麦有孚甲。
故属木。
羊火畜。
春气犹寒。
以此安性。
夏食菽与鸡。
菽有孚甲而坚。
合于水。
鸡属木畜。
故为热时所食。
中央食稷与牛。
稷是谷之长。
牛是土畜。
以其甘和。
故象于时。
秋食麻与犬。
麻属金。
犬亦金畜。
故从秋也。
冬食黍与豕。
黍舒散属火。
豕水畜。
兼其水火。
以为冬食。
此之五食。
义有不同。
春犹寒。
食温。
夏方热。
食寒。
此意可解者。
甘味和。
故随时适用。
此亦可解。
秋冬两食。
此应宜热。
所以不热。
其故何也。
若依蔡邕解。
直云。
食味相宜。
则无复疑。
若依郑解。
则诚未尽。
今广郑言。
少阳。
太阳。
其气舒散。
少阴。
太阴
其气敛闭。
故河上公解老子言。
躁气在上。
阳气伏于下。
所以故寒。
静气在上。
阴气伏于下。
所以故热。
人体阴阳
义亦如是。
春夏舒散。
阳气开发。
宜以温食。
用和阴气。
秋冬闭敛。
阳气在内。
宜用寒食。
以调阳气。
冬兼水火。
又异于秋。
正以藏闭之时。
事甚于秋。
故均以水火也。
今又取甲乙。
以并郑义。
微有乖张。
甲乙以羊麦俱苦。
皆是火味。
郑玄云。
羊火畜。
同以麦属木。
此是取其孚甲之形。
用温还同。
甲乙以菽醎鸡辛。
郑玄云。
菽合水同。
鸡属木异。
此取其将旦而鸣。
近寅木故。
又。
振羽翼。
有阳性也。
则是酉鸟属金为实。
甲乙以麻犬俱酸。
郑以麻犬俱金。
酸是木味。
用调金气。
以少阳之气味。
调少阴之气。
理则可通。
金还调金。
恐乖和适。
甲乙以黍辛彘醎。
郑玄云。
彘合水同。
黍属火异。
此言黍色赤性热。
故以为火。
若依郑意。
以如前解。
若以甲乙明堂月令之意。
夏食合冷者。
欲令调炎暑郁毒之气。
冬食亦寒者。
去藏中伏热。
春寒用温。
二意不殊。
秋以少阳和于少阴。
为有杀气。
故以生味相补。
郑全乖越。
周礼。
天官云。
凡和。
春多酸。
夏多苦。
秋多辛。
冬多醎。
调以滑甘。
解有两家。
一云。
宜从时气。
春食须多酸。
夏食须多苦。
一云。
多者。
过也。
春食过酸。
宜减其醎味。
夏食过苦。
宜减其酸味。
是以后句云。
调以滑甘。
今依前解。
四时之味。
各随时气所当。
故逐时醎苦酸辛。
养体之宜。
土既居中。
总戴四财。
是以四时味兼。
须甘味以调之。
又云。
会膳食之所宜。
牛宜稌。
稌稻也。
羊宜黍。
豕宜稷。
犬宜梁。
鸟宜麦。
鱼宜菰。
菰。
雕胡也。
凡君子之食。
恒放焉。
凡药。
酸养骨。
苦养气。
甘养肉。
辛养筋。
醎养脉。
此并相之义。
河图云。
人食无极醎。
使肾气盛。
心气衰。
令人发狂。
喜衂。
吐血。
心神不定。
无极辛。
使肺气盛。
肝气衰。
令人懦怯悲愁。
目盲。
发白。
无极甘。
使脾气盛。
肾气衰。
令人痴荫精。
腰背痛。
利脓血。
无极苦。
使心气盛。
肺气衰。
令人果敢轻死。
欬逆。
胸满。
无极酸。
使肝气盛。
脾气衰。
令人谷不消化。
喑聋症固。
此五藏相制克之义。
黄帝养生经云。
酸入肝。
辛葎任。
苦入心。
甘入脾。
醎入肾。
病在筋。
无食酸。
病在气。
无食辛。
病在骨。
无食醎。
病在血。
无食苦。
病在肉。
无食甘。
口嗜而饮食之。
不可多也。
必自贼也。
故名五贼。
又云。
肝病禁辛。
心病禁醎。
脾病禁酸。
肺病禁苦。
肾病禁甘。
此皆所恶之味。
故禁。
又云。
肺病宜食糯米饭。
牛肉。
枣。
葵。
心病宜食麦。
羊肉。
杏。
薤。
肾病宜食大豆。
黄黍。
彘肉。
藿。
肝病宜食麻。
犬肉。
李。
韭。
脾病宜食鸡肉。
桃。
黍。
葱。
此五宜食者。
肝心肾三藏实。
故各以其本味补之。
脾肺虚。
故以其子母相养者也。
春秋潜潭巴云。
五味生五藏者。
醎生肝。
酸生心。
苦生脾。
甘生肺。
辛生肾。
养生经云。
肝色青。
宜食醎。
稻米。
牛肉。
枣。
心色亦。
宜食酢。
犬肉。
李。
肺色白。
宜食甘。
麦。
羊肉。
杏。
脾色黄。
宜食苦。
大豆。
豕肉。
粟。
肾色黑。
宜食辛。
黍。
鸡肉。
此五食。
皆以所生能养其子也。
又云。
五味之入口也。
各有所走。
各有所病。
酸走筋。
多食之令人癃。
醎走血。
多食之令人渴。
辛走气。
多食之令人洞心。
苦走骨。
多食之令人挛。
甘走皮。
多食之令人恶心。
辛散。
酸收。
甘缓。
苦坚。
醎濡。
五谷为养。
五菓为助。
五畜为益。
气味合而服之。
随四时。
五藏所宜也。
又云。
人黄色宜甘。
青色宜酸。
黑色宜醎。
赤色宜苦。
白色宜辛。
此皆依本体所宜。
家语曰。
食水者。
善游能寒。
食土者。
无心不息。
食木者。
多力不治。
食草者。
善走而愚。
食桑者。
有绪为蛾。
食肉者。
勇敢。
食气者。
神明而寿。
食谷者。
惠巧。
不食者。
不死而神。
此皆气味之类。
故附而述之。
五味所解。
例多不举。
语经所明可解者如此。
《五行大义》——目录导航

提供专业的命理咨询

服务内容 联络微信:wangjia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