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夬卦(泽天夬)卦全解 泽天夬卦详解
43.夬卦(泽天夬)
夬卦泽天夬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
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九三,壮于頄,有凶。
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
有愠无咎。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上六,无号,终有凶。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
决断、解决、处决、缺陷。
夬字现多只用于易经卦名,教育部标准国语字典读「怪」,或者也可读「快」。
《说文》:「夬,分决也。」也是现在说的分判,判决。
夬卦卦义则是指阳与阴分判,君子与小人画清界限。
如卦辞所说「扬于王庭」,为君子处决小人之义。
实际上夬为玦的本字,玦读作「决」,因此「夬」读作「决」是比较正确的。
夬是古代一种环形而有缺口的玉,君子佩戴象征决断、果决。
送人玦则有诀别的意思。
君送臣环(圆形的玉)代表「还」,回来。
送玦则代表「诀」,诀别,离去。
夬也可作「缺」解,因玦玉还有夬卦都有一个缺口。
王家台秦简作罽,罽音计,《说文》「鱼网也」。
朱兴国认为,罽即剡,「锐」的意思:「夬亦有锐义。
异名同义。」(《三易通论》)清华简作,作何解还有待深究。
但叏与殳形似,殳或许是叏之讹。
介为大,玠为大玉。
因此有可能是大的玦玉。
《系辞传》:「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这是说古代书契、符契,契约的发明是以夬为灵感。
就二体来看,泽上于天,泽水满溢而下,为水决而溢,宋明儒将其解释为君子泽惠天下,主要依据《象传》:「君子以施禄及下。」然而细究之,兑实为大凶之卦,取象应作毁折、毁损。
夬卦为兑泽大水向下毁折,为灾及天下之象。
此外,乾阳畜积于内,与兑泽对决,亦有大人处决小人之义。
再就大象来看,一阴高高在上凌驾五阳。
《易经》中阴乘阳为逆,而夬卦一阴凌驾五阳,则是逆中之逆。
再从卦气消长来看,则是五阳将解决掉最后一阴的时候,而这最后的一个阴爻,也是最为顽强的一爻。
细读夬卦卦爻辞,夬卦实无君子膏泽天下的意思。
盖因《彖》、《象》等传是一个极度道德化与励志化的易经解释,可做为君子励志之用,但若回归《周易》原始的吉凶占断,这样的解释反而造成很大的混淆,这里就是一个好例子。
卦序上夬卦是继益卦而来,《序卦》曰:「益而不已必决,故受之以夬。
夬者,决也。」一直增益,到最后一定会过满,过满则溢出(决),溢出就是决。
事实上益原本就是「溢」的本字。
就吉凶来看,夬卦通常意谓着凶险的人事斗争,面临必需决断的时候,特别是人事上的取舍,将与人画清界限。
君子将与小人摊牌,将小人解决掉。
决断的吉道则在于健而说,内有刚健果决的决心,外有圆融的手腕以达到圆融之境,如此则能有长远的利益,这也是《彖传》说的「决而和」。
就卦气而言,夬卦是继大壮卦而来,且两卦都是阳气壮盛,因此夬卦很多爻辞的故事都是继大壮卦而来,两者爻辞而也有很多类同之处。
比如大壮卦中公羊冲撞围篱的故事,在夬卦中也继续上演。
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
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
《彖》曰:夬,决也,刚决柔也。
健而说,决而和。
扬于王庭,柔乘五刚也;孚号有厉,其危乃光也;告自邑,不利即戎,所尚乃穷也;利有攸往,刚长乃终也。
《象》曰:泽上于天,夬。
君子以施禄及下,居德则忌。
处决,大肆张扬地在君王的大庭上举行,即使是以诚信号令大众,仍不免于有危险。
要以告诫的方式来治理自己的城邑,不适合动用武力,如此则有长远的利益。
扬于王庭,很张扬的在大庭上处决小人。
另一种解释为,这是指小人在君王的大庭上很嚣张放肆的样子。
孚,诚信。
号为号令群众。
厉,危险。
因为是以强硬方式处事,所以有危险。
另一解释以孚为俘,俘号有厉,言俘虏在王庭遭到处决,其哀号声非常的凄厉。
那么「扬于王庭,孚号有厉」为处决俘虏以告戒邑人,有杀一儆百之意。
告,告诫,或公告于…。
邑,私邑,自己的城邑。
告自邑,告诫自己的城邑,引申也有治理自己私邑、治理内政的意思。
即,近,这里作「用」的意思。
戎,兵戈,武器。
即戎,动武。
不利即戎,不宜动武,不宜以勇武、强硬的方式来解决事情。
因夬卦吉道在于「健而悦,决而和」。
初九,壮于前趾,往不胜为咎。
《象》曰:不胜而往,咎也。
强壮于前脚趾,无法胜任就贸然前往会有罪咎。
意气刚强,贸然前往,然而无奈地位卑微,无决定能力而且无所依靠,所以虽然仗义而往,仍然为小人所伤。
夬卦于卦气上是继大壮而来,大壮阳爻继续增长就是夬,所以夬卦也是比大壮更为大壮的一卦,差别在其最上方的一个阴爻代表的是最难拔除的小人中的小人,也是最后的一个小人。
因此夬卦初九也如大壮初九,都说壮于趾。
初九是最卑下的一爻,因此曰「往不胜」。
趾在《易经》中多出现于初爻,因脚趾位于人体最下面。
夬初九一心想要出行,空有气势而完全不加思虑。
壮也可解释作「伤」,则壮于趾就是伤到脚趾。
脚趾又可比喻行动的开始,行动的开始就受伤,比喻出师不利。
九二,惕号,莫夜有戎,勿恤。
《象》曰:有戎勿恤,得中道也。
忧虑的大声警告戒备,小心夜晚会有盗贼来犯,有所防备就不需担忧。
惕,忧虑。
号,号令,这里引申为告诫,戒备,以口头告诫周围的人。
另一说法认为惕假作锡,赐的意思。
赐号,即赐予号令。
莫,音义同「暮」。
莫夜,即暮夜,晚上。
戎,兵戈。
有戎,有兵戈,指有人会来袭击。
恤,忧心、担忧。
九三,壮于頄,有凶。
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
《象》曰:君子夬夬,终无咎也。
强壮于脸上,凶。
君子心中忧虑犹疑不定,独自行走,遇到了下雨而全身被淋湿,脸上不悦,但没有罪咎。
夬卦许多爻辞与大壮卦很像,「壮于頄,有凶」即大壮九三的「小人用壮」,「君子夬夬」为大壮九三的「君子用罔」。
就如卦义中所说,得夬卦,面临事情时内心可以果决刚强,但外表要和悦才是吉道。
小人惯于将强盛的气势表现于脸上,想以此威赫人,反而得凶。
君子则忧心,反覆再三的决定,虽然有犹疑,但最终仍能够免于罪咎。
三为多忧之位,因此有愠。
夬卦为五阳处决一阴,其余四阳皆与上六不相应,只有九三与上六为应,帮助或不帮助上六小人是一困难之决定,因此忧虑而犹疑不决。
遇雨比喻事情豁然开朗,独行者终于冷静而想通事情做出决定。
所以说无咎。
頄,音求,人脸部的颧骨,也就是两颊突起的地方。
壮于頄,气势壮大于颧骨,形容非常生气的样子。
夬卦应当「健而悦,决而和」,九三反其道,行为不悦不和,将凶恶表现于颜面,当然有凶。
「夬夬」即「决决」,有两种完全相反的解释。
一是君子决定了又决定,为犹豫不决之状。
这也是大壮九三说的「君子用罔」。
其次是指君子极为果断的样子。
两种说法以前一种于义理较佳。
独行指九三与其他人意见不合,所以特立独行。
也因为意见不合,所以心中有忧虑,而「夬夬」。
所不合而让九三独行者,因与上六相应。
遇雨,遇到下雨。
《易经》中遇到下雨有两种意义,一是阴阳通和,二是疑惑全消,豁然开朗。
前言君子夬夬,是说内心忧虑而难决,这里说遇雨,则是在独行苦思之后,最后事情终于疑惑全解。
若濡,身上淋湿的样子。
濡,音濡,湿身。
需卦即取濡义,濡隐喻遭耽搁,或耽溺,或受辱。
有愠,不悦的表情。
愠,音运。
九四,臀无肤,其行次且;牵羊悔亡,闻言不信。
《象》曰:其行次且,位不当也,闻言不信,聪不明也。
屁股受伤而没有皮肤,让人坐立难安,连走路都有困难。
如果能够把羊绑好牵好,不让羊到处顶撞闯祸,就不会有事,当初这么告诫就是不相信,今天才会弄成这个样子。
夬九四与大壮九四相互呼应,谈的都是公羊到处乱撞而闯祸的事。
大壮九四言公羊撞坏了围篱之后开始闯祸,而夬卦九四则是描绘有人被羊顶撞伤了屁股,以致于行动不便,坐立难安。
臀无肤,屁股皮肤没了。
因为臀是人安坐休息的重要部位,此比喻人将坐立难安。
次且,趑趄,音「资居」,走路无法前进的样子。
九五,苋陆夬夬,中行无咎。
《象》曰:中行无咎,中未光也。
马齿苋的根拔了又拔,中庸而行则不会有罪咎。
苋,音线。
苋陆,马齿苋,台湾又称猪母乳。
夬原为处决的意思,这里引申为将草拔除。
夬夬,拔了又拔,好将草根除。
决断之时,不应溺于自己的私心,失去了公正合理,因此曰「中行无咎」,中行不偏袒可得无咎。
九三亦云夬夬,用以形容君子犹豫不决,此处的夬夬当亦有此隐喻。
不应决了又决。
要君子不能犹豫不决。
上六,无号,终有凶。
《象》曰:无号之凶,终不可长也。
无所呼号,最后有凶。
有位而无权,孤立而无援,最终将被处决,大凶。
号,呼喊同伴或下属。
无号,上六一阴凌驾于五阳,想要号令五阳却无从号令起。
若想呼喊同伴,又没有同伴可以相援。
此形容孤立无援之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