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行大义》——第六论五事

《五行大义》——目录导航
第六论五事
五事者。
尚书洪范云。
敬用五事。
盖以人事配五行也。
一曰貌。
以配木。
二曰言。
以配金。
三曰视。
以配火。
四曰听。
以配水。
五曰思。
以配土。
尙书洪范曰。
貌曰恭。
言曰从。
视曰明。
听曰聪。
思曰叡。
恭作肃。
从作乂。
明作哲。
聪作谋。
叡作圣。
貌曰恭者。
天子之恭曰穆穆。
上恭肃则下敬矣。
孔子曰。
其行己也恭。
其事上也敬。
又曰。
在体曰恭。
加于人。
施于事。
曰敬。
貌之不恭。
是谓不肃。
肃。
敬也。
夫洪范所陈五事。
貌为首者。
于易。
貌为震。
震为木。
木可观也。
故经列三德。
而服为其上。
诗云。
敬慎威仪。
唯人之则。
有威而可畏。
谓之威。
有仪而可象。
谓之仪。
君有威仪。
其臣畏而爱之。
则而象之。
故能长有其国。
臣有威仪。
故能长守其职。
君子在位可畏。
施舍可爱。
进退可度。
周旋可则。
容止可观。
作事可法。
德行可象。
声气可乐。
动作有文。
言语有章。
以临其下。
谓之威仪。
孔子曰。
正其衣冠。
尊其瞻视。
俨然人望而畏之。
不亦威而不猛。
又曰。
不严以莅之。
则人不敬。
故失威仪之节。
怠慢骄恣。
谓之狂。
狂则下不肃矣。
下不敬。
则上无威。
夫不敬其君。
不从其政。
则阴气胜。
阴气胜。
则水象至。
故曰。
厥罚常雨。
雨。
则饥寒至。
饥寒至。
则上下不相信。
大臣奸轨。
民为寇
民多被
则其服妖。
服妖者。
轻刚漂泆。
暴慢之服。
以象风气之化也。
言者。
于易之道曰兑。
兑曰口。
言之象。
人君言出令行。
则从。
故易曰。
悦以使民。
民忘其劳。
悦以犯难。
民忘其死。
是以明君薄敛而厚禄。
赏宜从重。
罚宜从轻。
则顺民心。
故其教不肃而成。
其政不严而治。
此得民心。
民心得。
则众归之。
众归之。
则民死没且不忘之。
况乎从其令也。
若君失众心。
政令不从。
亢阳自消。
群阴不附。
而下畏君之重
则阳气胜。
阳气胜则旱。
故曰。
厥罚常旸。
常旸。
则饥贫。
饥贫。
不足。
不足。
不敢正言。
则先发于歌谣之口也。
气逆则恶言至。
虫蝗生。
皆口事也。
视者。
南方目之象。
视曰明。
明以知人为本。
于易为离。
离为火。
为目。
夫视不明。
微弱不知所信。
必长伺党仇亲同类。
如此。
贤者不进。
贤者不进。
则不肖者不退。
不肖者不退。
则犯上者不诛。
无罪者横罚。
百职废坏。
庶事滞塞。
教政舒缓。
故曰。
厥罚常燠。
燠则冬气
冬气
则不塞。
春夏气错。
疾疫起矣。
犯上者不诛。
则草犯霜而不死。
贪取百姓之财。
则蝗螟亦食人之食矣。
此皆视之所象也。
听者在耳。
耳者。
于易坎也。
古者圣王有进善之旌。
敢谏之鼓。
谋于蒭荛。
所以博延而广听也。
人君不好谋。
则下莫敢言。
下莫敢言。
则上无所闻。
上无所闻。
则不听。
不听者。
由不谋政事。
故曰。
不听。
无所闻知庶事。
拥屈怨在心口。
喜怒不节。
故曰急也。
夫寒者急物。
冬物皆枯急。
枯急。
故曰厥罚常寒。
常寒。
则不生百谷。
不生百谷。
则民贫穷矣。
故妖生于耳。
以类相动。
则有鼓妖。
声音之类。
坎为彘。
耳气伤。
有彘祸。
水色黑。
有黑交。
此皆听也。
思者。
心为五事之主。
犹土体为五行主也。
于易为坤。
八正之气。
亦起于八风。
风者。
四时之主。
思心得。
谓之容。
容者。
能容畜臣子。
故谓之圣也。
思心不得。
四者皆失。
则不能容畜臣子。
故曰。
思心不容。
是谓不圣。
过在霿乱失纪。
故风者。
于易巽也。
在三月。
四月。
纯阳
而治于阳。
则为阴。
于阴。
则为阳。
大臣之象。
君既霿乱。
则大臣专恣。
大臣专恣。
而阴气盛。
阴气盛。
则应。
故厥罚常风。
阴气多者。
阴而不雨。
其甚也。
常阴。
暗者。
苞承于心。
心气伤。
则为暗妖。
易曰。
坤为牛。
坤土也。
土气伤。
则牛多死。
又曰。
土为内事。
内事乱。
则有华孽。
此皆思之事也。
五事所感。
其例甚多。
略举如此。
《五行大义》——目录导航

提供专业的命理咨询

服务内容 联络微信:wangjiarong